黃靜綺:成份正源保自然
原文鏈接:點擊這裏
您是否是關心環保和小農民生計的愛酒之人?這個新的區塊鏈系統,可以追溯葡萄酒的來源,防止劣質葡萄酒魚目混珠,確保優質農場獲得好的收入。這不但可以鼓勵可持續發展的農耕作業,也能使消費者能夠識別和支持具有環保意識的農場。
《橋樑》編輯部
你到底吃了甚麼?
你知道自己每天吃了甚麼進肚子裡?例如,你在街邊涼茶鋪買一碗五花茶,你怎知裡面真的含有五花茶的藥材,還是只是「五花茶味」的液體?其實你根本無從得知。
你可能會因為一碗五花茶不算昂貴,而對此不以為意。但若是一些較奢侈的產品,例如是葡萄酒等,你怎知道你買的,真的是來自某名牌酒莊,抑或只是魚目混珠呢?
試想想:如果世上有某些商家,嘗試以一些次貨(甚至是假貨)來欺瞞顧客,而大部分顧客又不懂得分辨,顧客便會花多了錢,卻買來了次貨,這便對他們很不公平。
另一方面,如果市場缺乏分辨的能力,那麼誠實的商人之利潤便會被搶佔了。最終,他們只有兩個選擇:要不是與其他奸商同流合污,要不是因為競爭力不足而結業。
但如果這個世上有一個成分的溯源系統,你不但能輕鬆在手機登入,還可以追蹤到這支葡萄酒的生產過程,以及認清商家有沒有權威機構的認證,你會否有興趣想試試?
今次我們請來格魯吉亞文化(亞洲)協會主席黃靜綺女士(May Wong),講解她快將推出的葡萄酒成分溯源系統,以及葡萄酒業可以如何達到可持續發展,平衡商業利益與社會價值。
尋根究底的精神
「我是個『打爛沙盆璺到㞘』的人。如果我想了解某件事情,我是會追尋到底的。」黃靜綺如此形容自己的性格。她之所以會進入葡萄酒這個行業,也是這種性格使然。
從事葡萄酒業之前,她經營家族的沙溪涼茶生意。「其實我以前不是個喝酒的人。有一次,我喝了格魯吉亞的葡萄酒,發現味道很自然,有一種非常新鮮天然的氣息。」
她覺得這種格魯吉亞葡萄酒,有種「有酒意而無醉意」的感覺。於是,她用了不少時間,從網上等不同途徑研究格魯吉亞酒,發現這種葡萄酒在香港有奇貨可居的潛力。
來自格魯吉亞的Koba Nadareishvili先生,就是把格魯吉亞酒介紹給她的人。當時格魯吉亞酒在大中華地區並不普遍,這位先生是把格魯吉亞酒正式帶進亞洲的第一人。
後來,黃靜綺毅然開展格魯吉亞酒的事業,並與Koba先生共同創辦了格魯吉亞文化(亞洲)協會。這個組織不但在香港推廣格魯吉亞的葡萄酒,也會宣傳該國的文化。
格魯吉亞這個國家,甚少香港人聽過,在哪裡也不知道。為何她要宣揚格魯吉亞的文化?她稱,比起其他國家的葡萄酒,格魯吉亞酒的生產方式更符合可持續發展之道。
八千年釀酒文化
根據已知的考古學文物,位處歐亞交界的格魯吉亞,擁有世上最古老的釀酒文化,已有八千年的歷史。即使是到了今天,對於本港多數飲家來說,它仍是個陌生的國度。
「在幾千年前,人類還沒有發明冰箱的時候,格魯吉亞人想辦法把食物儲藏。他們發現:把食物放在陶罐裡,再藏在泥土下,全年溫差不超過三度,能有效保存食物。」
此外,他們用的陶罐也很特別。「因為當地土質特性的關係,那些陶罐的氣孔非常微細,所以在儲存食物時,空氣不容易滲透進去,裡面的食物便不會那麼容易變壞。」
這個儲藏方法,就好像一個天然的冰箱一樣:就算沒有現代的冷藏科技,也能把他們吃剩的食物保存得很好,留待遲些有需要時再吃。於是,他們便用同樣方法來釀酒。
而且,那些釀酒的陶罐本身含有豐富的礦物質,亦提高了酒中的礦物質含量。「這種陶罐的釀酒技術,即使到了今天仍在使用,已被列為格魯吉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。」
由此可見,傳統格魯吉亞酒的製作過程,實在是非常天然,沒有加入任何人工的化學成分。不過,在今天工業化的時代,格魯吉亞酒仍能以這種傳統方法去大量生產嗎?
新酒罐配舊釀法
「其實,陶罐技術的年產量很低,遠遠不能滿足今天全球化的需求。因此,為了滿足這麼龐大的世界市場,很多格魯吉亞酒的酒廠,都採用了現代化的工業生產技術。」
雖然技術已有所改變,但格魯吉亞的釀酒技術依然保留了「無添加」的特色,只是不再使用陶罐而已。目前來說,除了陶罐之外,亦使用其他兩種酒桶:鋼桶與橡木桶。
「第一種工業用的酒桶就是歐洲式的鋼桶,每個容量最少有幾十噸,最大有六十噸。一間酒廠裡可以有數百個這種桶。很多高端的格魯吉亞酒廠,都有這樣的製作量。」
另一種就是傳統的葡萄酒橡木桶。「有時,他們會引進法國的橡木桶,或用格魯吉亞本地的橡木桶,但這種情況較少,通常只有百分之五的出口,是使用這種方法的。」
那麼,三種容器造出來的酒會有甚麼分別?「酒的質感會很不同。通常陶罐造出來的酒,色澤會深一點,口感會醇厚一點,酒體也會比較厚身,因為有較多的礦物質。」
然而,就算只是同一個國家的酒,已有這麼多不同的釀製來源。如果要追蹤超過一種酒的成分,又談何容易?如何才能夠建立一個溯源系統,追蹤這麼多不同酒的成分?
涼茶界正源運動
「任何事情,如果你是第一個去做的話,必會是最困難的。」但是,黃靜綺最初為何會想到要發起葡萄酒的成分溯源計劃呢?這一切,就要從她本身的家族生意去說起。
「我的家族是做涼茶批發生意。我們在香港的總代理業務,曾是由我掌管。」她發現市面上的涼茶,很多都不是從她那裡來。換言之它們頂多是水貨,質量未必有保證。
「於是,我花了五年的時間,到不同的藥房裡教店員分辨真偽,並將我們的真貨換取他們的假貨,然後把那些假貨銷毀。我們也制定了一些方法,讓消費者更易分辨。」
她又說:「如果市面上產品質素參差,好運便可糾正過來,就像我的涼茶經驗那樣。但如果產品來自遙遠的國家,又不能拆開來驗,你怎知裡面的確是你想買的東西?」
因此,她覺得應該要做一些事情去保障消費者。「否則,今天我賣我的貨,明天可能就有人來冒充我的貨:只要灌些葡萄汁進去,貼上同一樣的標籤,有誰會看得出?」
幸而近年科技一日千里。在大概三年之前,她找到了一些科技上的合作伙伴,一起研發一個葡萄酒的溯源系統,可以讓消費者追查每一枝葡萄酒來自哪一個農場和酒莊。
葡萄酒溯源系統
「在這個系統裡,用戶只要開啟手機程式,便能了解他手上的那枝葡萄酒,是如何從農場到達他的桌上。中間經過了多少重關卡,得到多少的機構認證,也一清二楚。」
這個系統的好處,是確保葡萄園、酒莊和酒廠的質素。「只知道從哪裡來並不夠。如果不能知道那個來源有沒有問題,或者是它們出品的優劣,便不能給消費者信心。」
「在這個業界裡,不少農場和酒廠都有GMP或ISO的認證。我們很希望幫這些商戶引進產品,推廣優質產品的風氣,同時亦為消費者把關,以防他們買了劣貨或假貨。」
這個系統的意義,就在於建立一個健康的貿易生態,讓良幣去驅逐劣幣。「我覺得飲家其實不介意去花合理的價錢去買有質量的酒,只是未有方法能確保貨物的質量。」
「當顧客肯花更多的錢,自然也會推動零售商接洽廠家,要求提供更高質的貨品。然後,廠家看見優質貨有利可圖,自然也不會偷工減料,去尋找最好的農場來入貨。」
更厲害的是,這是一個全國性的系統。除了在香港之外,在中國大陸也能使用。「作為一間香港的公司,可以發展出一個這麼龐大的資料系統,我們也感到非常驕傲。」
只因使命感驅使
可是,作為一間普通的格魯吉亞葡萄酒公司,最初為何會有這麼大的野心?用三年的時間,花這麼多的人力物力,建立了一個這麼龐大的系統,有沒有想過回本的問題?
「其實,我從沒有想過回不回本的問題。你可以說,我不是一個做生意精明的人。」話雖如此,她也承認最初建立這個系統的原因,是因為希望別人對她的產品有信心。
「在最初開始做格魯吉亞酒的生意時,確實遇到不少挑戰。最大的問題是,就是人們不認識這是甚麼東西。如果不清楚貨品的價值何在,便難以理解價格的合理之處。」
大約在十年前,基本上沒有人知道甚麼是格魯吉亞酒。所以,她的公司花了不少的氣力,到處向消費者推廣,讓市場知道甚麼是格魯吉亞葡萄酒,以及它有何特別之處。
「但說到底,無論你的產品有多天然、有多環保,如果沒有人相信的話,他們也不肯花更多錢去買你的產品。因此,一個有公信力的葡萄酒認證系統,是勢在必行的。」
那麼,可說是使命感驅使她這樣做嗎?「我想我會把這個系統,視為一項超長線的投資:在一兩年內,未必有任何回報:但長遠來說,對整個葡萄酒市場都是有益的。」
以市場推動改變
在二零二二年中,這個溯源系統的資訊科技基建已經完成。經過多月的資料輸入,如不同國家的農場、酒廠等,這個系統終於完成,並在二零二三年二月舉辦了啟動禮。
「這個系統的意義在於提醒我們:一項產品來到你的手中,其實要經過不同的人去參與。如果你想得到更高質素的產品,就要善待優質的酒農,讓他們的回報更合理。」
例如,在生產格魯吉亞酒方面,很多農場依然堅持使用傳統種植方法,包括生物動力學與自然農耕法,減少在現代農業中,因過度使用機器與化學劑而帶來的自然污染。
「例如,這些農場不會使用大型機器掘地,使植物的根部能深入泥土下面,保留土壤裡的礦物質。」這個系統能認證這些農場所出產的產品,讓更多消費者去支持它們。
在商業的世界裡,絕大部分的商戶,都是以市場為依歸。沒有消費者的需求壓力,就不能驅使他們作出改變,例如是鼓勵他們去採取一些更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。
「我也很希望,透過你們海港青年商會的這個平台,能讓更多人可以看到這篇訪問,認識及使用這套溯源系統,建立負責任的可持續消費文化,以及健康的市場生態。」